时间: 2023-05-16 作者:龙建院 点击: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在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之际,东北网记者将集中采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成果,展示新时代职业院校师生的奋进风采,彰显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东北网5月10日讯(记者 许诺 郑通 杨帆)初夏的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学校实训教学区,建筑工地上各类大型建筑机械有序忙碌、建筑工人砌起形态各异的拱桥。“在我院的实训工厂里,很多建筑施工节点是以剖断面的方式进行展示,主要是方便学生的学习认知和实操训练。”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中心主任张怡告诉记者。
特色优势建筑专业群“一网打尽”
走进数智化实训教学工厂,记者如走进了建筑工厂的各个场景之中。装配式建筑教学工厂、实体建筑教学工厂、路桥教学工厂、水处理实训基地、智慧安防实训基地等教学工厂,集中展示各建造环节的预制构件、仿真模拟还原建筑工地各个场景,可拆解、组装的装配式实训教学模型,丰富学生对于工厂环境的直观认识,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考评关键技术的实操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建筑类专业院校,目前在专业设置上,已构筑了围绕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链,形成了适应行业发展的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群、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群、建筑设计类专业群、建筑设备类专业群及工程管理类专业群的建筑类专业集群,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高度融合。”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力说。
据介绍,学院创新模块化课程体系,靶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学院主导的“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共享型课程体系基础上,“建筑类”专业集群深入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提炼专业群培养人才的共性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构建“行动导向、能力递进、课训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步嵌入“课程思政”,融合“1+X”内容等,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群对高技能专门人才所必备的通用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行业或岗位群通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基础。
产教融合出工匠结硕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校园内3号学生宿舍,楼体侧面墙由玻璃覆盖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楼体的集热墙,太阳能新风集热系统为楼体新风提供第一次预热。”工作人员介绍说,原来这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超低能耗建筑,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通过保温隔热的外墙体与高效热回收功能的新风系统,使得建筑四季室温受外界影响较小。同时,该宿舍楼实现了智能控制管理,通过平台对建筑内的供暖、通风、供电、供水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实施集中监测、能耗计算、远程控制、能耗分析,中水系统和太阳能墙的利用,打造低碳、绿色的生活控制。
这也是学院产教融合的成果,近年来,学院不断探索和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新模式,创设产教融合背景下“订单班”、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实现与企业共建机制,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和内涵,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为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院先后与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哈尔滨市政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订单班,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院与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亚布力阳光度假村签署合作协议,与海尔集团、哈尔滨融创文旅集团共商服务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共同探索“新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方人才输送与企业实践培养的良性互动,打造校企合作升级赋能新平台。
学院现有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市政新兴产业学院、海尔智家产业学院联盟、ICT产业学院、锐捷产业学院,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真正实现了校企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合作,让“校企合作”的领域更宽,合作之路走得更深、更实、更远。
学院还搭建黑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建设BIM协同创新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基地、新技术协同孵化基地;成立“智能制造”海尔学院、“智慧网络”锐捷学院、“林达”现代服务学院,引进优质的政、产、学、研社会资源,搭建建筑施工、高新材料、市政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中国建筑产业,全面提升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应用技术研发能力。
校企合作开发了《黑龙江省城镇垃圾分类标准》《黑龙江省农村垃圾分类标准》《黑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标准》《黑龙江省城镇智慧供热技术规程》《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冷空调系统安装与维修技能等级标准》等标准编写;联合开展技术服务,申报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横向课题34项,参与社会服务工程项目54项,两年社会培训4.6万人次,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作者:許諾 鄭通 楊帆
编辑:王俊芳
来源:东北网